专访“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主编王勇:虽“山川异域”,但“风月同天”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电 题:专访“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主编王勇:虽“山川异域”,但“风月同天”

  中新社记者 高凯

  从《隋唐中日书籍交流史》到《古代中日跨国人物研究》,从《孔子在日本》到《清末中日文人交游录》,第一辑共9卷“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中日文版日前于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受到关注。

  “虽‘山川异域’,但‘风月同天’”,作为该大系的主编,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副院长、文学院教授王勇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悠久且灿烂的中日文化交流史是世界文化交流互鉴历史中的瑰宝。”

  1996年,由著名学者周一良与严绍璗、王勇联袂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和日本大修馆分别出版的中日文十卷本《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问世,被季羡林、钟敬文等前辈赞赏是一项“巨大的跨国工程”“一套学术精品”。王勇介绍,“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以专题史的形式,把全套书分为历史卷、法制卷、思想卷、宗教卷、民俗卷、艺术卷、科技卷、典籍卷、人物卷、文学卷等十卷,“当时的每卷都是由多人共同执笔的,采用的是通史体裁。特点是覆盖的研究面更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讲述其最新的研究成果。”

  谈及此次新大系之“新”,王勇表示,一方面,上一次大系推出后的20多年来,随着考古文物史料的出土及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中日学术界的理念及研究方法也有新的发展,中日两国的人文学术交流更是不断深入,该领域积淀了不少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中日文化交流史领域,日本学者比中国学者早一步着手研究,凭借对基础史料的收集、整理、解读,在学界独领风骚多年。但近20年来,中国学者潜心研究,积极吸收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取得了飞跃性进步,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前沿,甚至在一些特定的“点”和“线”上有领先之势。

  “所以从学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上说,新大系的推出是水到渠成”,王勇说,“也正是依托这样的基础,加之20多年来双方在学术上又有了很多创新性的研究,我们决定这一次不再采用面面俱到的通史设置,而是以人定题,体现出创新性的学术研究和观点。”

  作为连续两套“大系”的主编,王勇认为中日文化交流“虽‘山川异域’,但‘风月同天’”。他解释称,“这种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涵盖的面非常广,渗透在方方面面,山川有形且固定,而文化就像掠过山岗和吹过水面的风,像是静夜中无语挥洒的月光。”

  王勇举例称,《论语》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一直是中国人初学必读之书,而这部著作在日本的影响长久深远到无法估量。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创始人涩泽荣一著有《论语与算盘》,《论语》和算盘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自传入日本以来,在日本的历史、企业文化、学校教育和现实生活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涩泽荣一的这部书不仅成为很多日本企业家的经营哲学和经商宝典,更影响着普通日本人的行为规范和做人准则。

  与此同时,纵观中日千年来的文化交流轨迹,民间互动的点滴亦是无处不在且浸润无声,“从服装到食品,从书籍到乐器,我们的跨国人物研究不仅包含人们熟知的名人,还有很多在民间深处的那些可能并不为众人所知的人。”

  在王勇看来,“微风”也好“月光”也好,正是由于一直以来的超越有形“山川”的互动,令中日之间文化的交流历史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这对于更深一步了解两国文化,了解自己和彼此都是不可或缺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