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合肥生活网 / 西安生活网 / 昆明生活网 / 福州生活网 / 成都生活网 / 南昌生活网 / 重庆生活网 / 长沙生活网 / 黄冈生活网
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
“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
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稳就业的角度,道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也揭示了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的有效实现路径,为我们做好稳就业促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安居乐业,民生之本。今年以来,受国际局势、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疫情多点散发,城市部分行业特别是接触性服务业用工需求下降,一些农民工返乡,引导他们就地就近就业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是从全局高度对稳就业、保民生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就业道路千万条,产业发展第一条。壮大产业才能扩大就业,产业兴则就业稳,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放眼全国,一个农业特色产业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例子不胜枚举。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过的山西大同黄花、陕西柞水木耳、广西柳州螺蛳粉、福建沙县小吃等,就是脱贫带富的好榜样。一朵黄花、一片木耳,看上去貌不惊人,吸纳就业能力却不容小觑。在过去脱贫攻坚战中,这些地方特色产业拉动上千万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还将创造更多岗位、带动更多老百姓致富。
以业稳人、以业增收,需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农村地区资源丰富,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并非只能局限于农业内部,事实上乡村非农产业潜力巨大、空间广阔。依托农村种养业和良好生态环境,通过“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条,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康养养生,开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依托乡村丰厚的文化底蕴,壮大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产业、传统手工艺等,能有效解决农村妇女、老人就业难。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域内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愈发旺盛,也为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了更多可能。相比传统农业,劳动密集型非农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更加强劲,促农增收更直接有效,长远来看也有利于农村产业就业结构优化调整。
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尤其不能忽视专业大户、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纽带作用。此次在新疆吐鲁番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察看农产品加工企业,走进厂房与村民交谈,充分体现了对企业联农带农的高度重视。要更加注重培育扶持面向市场的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完善各类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小农户加入产业链、连接大市场,在市场化发展中拓展产业内部就业空间。
产业发展拓宽就业容量,就业稳定提升产业活力,产业与就业双向驱动、良性互动,正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我们相信,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实现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饱满、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