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古发现50周年取得系列成果

  中新社湖北大冶6月9日电 (记者 马芙蓉)“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两轮考古发掘成果,填补了中国矿冶乃至世界冶金史的空白。”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古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9日在湖北大冶启动,主持过第二轮考古发掘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陈树祥受访时介绍最新研究进展。

  陈树祥表示,经过对第二轮考古发现的四方塘遗址墓葬群的研究,现已摸清夏商周时期铜绿山墓主人等级、身份以及采冶人群的民族和国属,先秦时期铜绿山完整的采冶链等谜团。

  他透露,下一步考古发掘正在谋划,希望进一步探寻每个阶段的采冶进程、采冶技术传承、社会经济管理模式及采矿冶炼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采冶延续时间最长、采冶规模最大、采冶链最完整、采冶技术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矿冶遗址,采掘年代最早可追溯到4000年前。该遗址于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自1973年以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历经两轮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采矿、冶炼遗址。尤其是2012年至2017年,考古专家在岩阴山脚下遗址发现35枚古代矿工脚印和四方塘遗址发现258座古墓葬,这是中国首次发现与矿冶遗址直接相关的墓地。

  “两轮考古发掘均有重大进展。”陈树祥介绍,第一轮考古发掘,找到中国青铜时代铸造铜器的铜料来源,目前已知的曾侯乙编钟、盘龙城商代青铜器等的铜元素,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所出产的铜原料的元素基本一致。第二轮考古发现的墓葬群,则解决了古铜矿遗址长期“见物不见人”的问题,为研究古代矿冶生产的人力分工、技术种类、生产流程等提供了珍贵史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