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科技创新的崭新题材

  书写科技创新的崭新题材(新作评介)

  许春樵 

  了解既往岁月,各种史书是权威依据。而文学,不仅记录时代、见证时代,同时也在参与建设一个时代。当《追风》直面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的时代,全方位记录一座城市凤凰涅槃的传奇,深度挖掘理想信念与人性精神的默契对接和相互成全,文学就成了另一种历史——一种活着的历史,有情感、有温度的历史。

  这是一个不断提供全新写作资源和写作空间的时代,规划新的创作方向和写作路径拥有诸多可能性。当代文学中,出现了一大批贴近时代的主题性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土改,《创业史》写合作化,《乔厂长上任记》写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科技创新站到了时代前沿,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新题材应运而生。洪放抢先一步,以某省会城市南州为典型,写出了这部科技创新题材的长篇小说《追风》。

  当然,仅有好题材是不够的,洪放还要遵守“文学的纪律”。

  小说首先解决了“以人为本”的问题,不少主题性创作常常将重心放在故事设计上,以至于淹没了人物。这本小说写时代、写故事,但核心是人。抱定理想信念,一路披荆斩棘;阳刚豪迈的男子汉,又免不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就是小说中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南州市市长杜光辉。他首先是一个生动的人,然后才是一个践行科技创新的市长。小说将他放在父亲、丈夫、恋人、朋友、同学、同事这些“人的本位性”角色上去刻画和塑造,避免了人物标签化和扁平化。

  其次是在结构与情节上进行了精心设计。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遵循的是传统的或者说是经典的技术规范,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的戏剧性是重要的技术支撑。《追风》的故事结构中,人物关系、情感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中,科技创新的艰难历程也充满了矛盾冲突。撤销化工园区时宗一林对杜光辉的明暗对抗、科技创新推进中杜光辉与同僚的分歧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将杜光辉这一人物形象置于多重矛盾中去刻画,既完成了杜光辉人性化的设计,又在人物的多重困境中揭示了科技创新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必要性。通过故事展开和情节推进中不断设计对抗和冲突,体现了小说呈现“有难度的生活”这一追求。

  第三就是在宏大叙事中保持了诗性追求。主题性创作需要宽广的视角,但小切口是回归世俗化和生活化的写作起点。杜光辉一到南州,拒绝了接风洗尘的宴请,独自到城隍庙地摊上喝“南州老鸡汤”,寻找当年在南州读书时的青春记忆,这段描写以及反复出现的小鹏堆砌沙雕的情景,还有与孟春的故事,都写足了细节、写出了诗意。这些诗意和诗性成分在《追风》中虽说不多,但极其重要,这些场景和细节的不断重复穿插,是对宏大叙事的一种平衡和对冲,为主题性创作粗犷坚硬的气质融入了柔美与温情。

  如果未来的人们想了解21世纪中国科技创新的这段历史,也许有人会说:“去读一读《追风》吧!”

  (作者系安徽省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