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珠海企业上市之路有点烦

  继发审委连提18问后,又被上市公司英集芯起诉涉嫌侵权

  羊城晚报记者 丁玲

  在芯片投资热潮下,不少芯片设计企业向A股市场发起冲击,珠海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融科技”)就是其中一家。

  公开资料显示,智融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从事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数模混合芯片设计企业,主营业务为电源管理芯片,终端客户包含飞利浦、罗马仕、公牛以及街电品牌店小二、云充等。今年4月15日,智融科技向科创板提交IPO申请,拟募资4.51亿元,7月13日,完成第一轮问询,在此过程中,科创板发审委提出了18个问题。

  而近期正处IPO关键期的智融科技又有新烦恼,被已上市4个月的另一家芯片企业英集芯(688209)起诉侵权,这也为其IPO之路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

  涉嫌侵权被同行起诉

  8月3日晚间,英集芯发布公告称,其已就与智融科技、郑森杰之间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纠纷,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于8月2日收到法院送达的《受理案件通知书》。

  根据公告,智融科技销售的产品SW6208芯片,涉嫌侵犯英集芯片登记号为BS.175531811,名为“IP5328”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芯片产品。故英集芯起诉要求智融科技和郑森杰停止制作和销售相关涉诉产品,并要求二者赔偿经济损失3300万元。

  根据智融科技披露的招股书,此次涉诉的SW6208芯片产品,为智融科技经过近两年的自主研发,于2019年推出的国内首款量产的应用于移动电源并支持华为SCP超级快充协议的锂电池快充放管理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英集芯此次维权的IP5328产品也曾涉及专利纠纷。据英集芯招股书,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昆山易能微电子的董事长吴钰淳,于2019年起诉英集芯侵犯发明专利,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英集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吴钰淳的相关发明专利无效,英集芯产品的技术方案使用的是现有技术,不存在侵犯相关知识产权的情形。但吴钰淳不服判决,仍在上诉。

  而智融科技也曾被吴钰淳起诉侵犯发明专利权,该案件已于2021年6月24日在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目前该案件已经过民事一审判决,但尚未结案。

  对于英集芯来说,相关产品IP5328已停止生产,招股书显示,2019年1月后,英集芯已不再采购对应晶圆,仅销售当前的少量库存产品。

  而SW6208作为智融科技研发的第三代锂电池快充放管理芯片,前期在此有大量投入,是其代表性和收入占比较高的产品类型。据智融科技首轮问询函,2021年,来自SW6208芯片产品的营收为2977.14万元,营收占比为13.33%,在智融科技所有产品的收入中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同类型的SW6206和快充协议芯片SW2303。

  智融科技此次涉诉的产品是英集芯已经停产的芯片产品,若持续产生纠纷,不仅会影响智融科技的IPO进程,对其产品收入也会有较大影响。

  大客户屡现“熟人面孔”

  除了涉嫌商标侵权外,大客户频现熟人面孔、前五大供应商和客户也出现股东身影等问题在引发上交所问询的同时,也让智融科技的IPO之旅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招股书显示,2021年智融科技的营业收入为2.26亿元,在国内电源管理芯片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为0.27%,市场份额较低。

  不过,尽管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但智融科技在报告期内实现业绩持续增长,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智融科技营收分别为5207.06万元、1.12亿元和2.2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73.63万元、2723.83万元、7081.26万元。

  这与其经销商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报告期内,智融科技向客户提供定制化和高性价比产品,但并未直接面向终端客户销售,而是采用经销模式。

  2019年至2021年,智融科技对包括每年位居前十名的经销商在内的15家主要经销商的销售收入合计分别为4744.46万元、9733.18万元、1.8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12%、86.85%、82.79%,智融科技营收对大经销商依赖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经销商都是成立不久就开始与智融科技进行合作。

  智融科技2019年的第一大客户深圳睿芯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芯联合”)、第四大客户深圳市睿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立科技”)、第五大客户优联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联科电子”)均成立于2017年,具体成立日期分别为2017年9月18日、2017年3月27日、2017年11月7日。

  据第一轮问询回复文件,睿芯联合、睿立科技、优联科电子与智融科技开展合作的时间分别为2017年10月、2017年6月、2017年12月。2019年,上述三家经销商均已跻身前五大客户名单。

  以睿芯联合为例,该经销商成立次月便与智融科技达成合作关系。2019年至2021年,睿芯联合均为智融科技的第一大客户,智融科技对其的销售额分别为1646.79万元、1946.05万元、3370.68万元,占当期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63%、17.37%、14.9%。

  需要注意的是,睿芯联合作为智融科技的销售主力,其实控人江浩与智融科技实控人李鑫关系密切,报告期内两人存在借款、租赁车辆等资金往来情况。另外,2020年9月,李鑫设立青橙时光(深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就聘请江浩担任公司监事,彼时李鑫担任总经理。

  两人频繁来往,各自控制的公司又属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相关交易定价是否公允合理?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问题?

  供应商出现股东身影

  另外,除了大客户屡现“熟人面孔”外,智融科技的前五大供应商和客户也出现股东的身影。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甬矽电子分别为智融科技的第五大、第四大、第五大供应商,智融科技对其的采购金额分别为238.83万元、189.13万元、365.24万元,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6.11%、3.05%、3.64%。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天津泰达直接持有智融科技14.42%的股份,是智融科技的第二大股东,其持股比例仅次于实控人李鑫。与此同时,天津泰达还持有甬矽电子1.29%的股权。

  二股东持股公司成为智融科技的前五大供应商,两者的关联交易是否公允合理?智融科技向关联方采购是否必要?交易过程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

  此外,合肥市汤诚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汤诚”)是智融科技间接持股5%的自然人熊爱平及其对外投资的企业,与智融科技属于关联方关系,也是智融科技的供应商之一。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智融科技分别向合肥汤诚采购晶圆48.35万元、41.55万元、35.4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汤诚是熊爱平的关联企业,也是合肥汤诚的重要经销商。

  2019年-2021年,关联方深圳汤诚作为经销商向智融科技采购智能加密芯片及锂电池充放电管理芯片、动态功率调节芯片,采购金额分别为51.94万元、39.83万元和94.16万元。

  同时,深圳汤诚向合肥汤诚的采购金额分别为620.44万元、545.75万元和2143.85万元。

  可以看出,智融科技的供应商和客户均出现个人股东熊爱平的身影,并发生关联交易,且智融科技与关联方合肥汤诚存在客户重叠(深圳汤诚)的情形。

  对此,上交所在第一轮问询中提出疑问,要求智融科技说明自然人熊爱平及其亲属对外投资的企业是否与发行人存在共用采购或销售渠道的情形,是否存在替发行人代垫成本或费用的情形。